趕黃草的功效與作用由于針對養肝護肝效果出眾,趕黃草在2016年6月就開始申報新食品原料,當時申報的原料名稱為“瀘州古藺趕黃草粉”。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對新食品原料趕黃草公開征求意見。
據植提橋了解,歷經兩年半,趕黃草原料現公開征求意見,解酒護肝功能原料將再添大將。
養肝護肝新食材:趕黃草
趕黃草為古藺縣地道藥材,分布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烏蒙山麓原始森林。苗族人世代習用,稱她為"神仙草"。現代研究表明趕黃草內含多種有效成份均對肝損傷具保護作用,趕黃草的功效與作用能恢復肝臟功能,減低飲酒及藥物對肝臟的損害,抑制肝纖維化、肝硬化,并對甲肝、乙肝、慢性活動性肝炎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正式由于趕黃草具有解酒的顯著功效,加之人工種植的成功,趕黃草的認知度成倍提升。人們已經不再滿足趕黃草作為藥品的身份來應用,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其在食品飲料應用的研發。當然還需法規先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19年上半年趕黃草的食品身份就可以轉正了。
CFSA網站信息:
趕黃草公告草案和有關情況說明
(一) 公告草案
(二)有關情況說明
趕黃草(Penthorum chinensePursh.)為虎耳草科、扯根菜屬,在我國四川、廣東、山西、浙江、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民間有食用歷史,食用方式以泡飲為主。本次申報的產品為趕黃草的莖和葉,食用方式為泡飲。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審評機構組織專家對趕黃草的安全性評估材料審查并通過。新食品原料生產單位應當按照公告內容生產和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鑒于趕黃草在嬰幼兒、少年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資料不足,從風險預防原則考慮,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標簽及說明書中應當標注不適宜人群和食用限量。
該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標按照我國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茶葉或代用茶的規定執行。
趕黃草的功能與作用
趕黃草始載于明代《救荒本草》,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退黃化濕,活血散瘀,利水消腫之功效。
解酒護肝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趕黃草中含有的沒食子酸、槲皮素等,具有護肝作用。趕黃草可以解酒、保護肝臟、抗肝臟纖維化,以及抗血栓形成、抗乙型肝炎病毒。
清熱解毒
趕黃草泡水喝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來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頭暈、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等。
活血散瘀
趕黃草性溫,可以活血散瘀,可以用于治療經閉、血崩、痛經、帶下跌打損傷等病癥。
退黃化濕
趕黃草入肝經,有利膽化濕的作用,可用于治療黃疸、膽囊炎、各型肝炎、脂肪肝等病癥。
利水消腫
趕黃草可以利水消腫,對于治療水腫、淋病、小便不利、痢疾有很好的作用。
產品與合規
在解酒護肝領域,目前已有葛根、丹參、低聚肽、五味子等原料投入使用,趕黃草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飲品、固體飲料、袋泡茶、膏類等多種產品劑型可選,新食品原料的身份,意味著趕黃草產品將存在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