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記者潘林報道:18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蔡登谷教授和中國林科院資源昆蟲研究所研究員、辣木專家張燕平教授做客中山“創建國家林業科普基地-辣木專題講座”,暢談辣木產業機遇。
辣木,俗稱鼓槌樹,原產于印度,因樹皮、根有辣味而得名,在西方被稱為“奇跡之樹”,與靈芝、西洋參并稱為世界“植物三寶”,具有極其豐富的經濟價值、營養價值和藥食價值。
資料顯示,辣木干葉粉所含鈣質是牛奶的4倍,蛋白質是牛奶的2倍,鉀是香蕉的3倍,鐵是菠菜的3倍,維生素C是柑橘的7倍,是全球最熱門的高營養多用途植物,被譽為“植物中的鉆石”。此外,辣木的根、莖、葉、花和果均有不同的醫療作用。
“辣木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產業機會。”蔡登谷說,辣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已知可以同時提供糧食和生物燃料的植物。同時,辣木吸納二氧化碳氣體的能力很強,大面積種植對環境凈化具有突出作用。從國家糧食安全和生物燃料開發的兩個層面看,辣木產業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目前全球辣木總產值高達40億美元。“辣木更是一種完美的植物,它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氨基酸及礦物質元素,不僅是發達國家素食者的理想食物,還是貧窮地區婦女和兒童的天然營養庫。”2013年1月,國家衛生部下文批準辣木作為新資源食品,可用于食品應用。
近年來辣木在我國發展很快,云南、海南、廣東、四川、福建等地都有種植。廣東某生物科技公司在中山阜沙鎮有一個占地面積1500畝的辣木產業園,羊城晚報記者專門去探訪過。“項目首期種植130畝,3個月即可采收,6個月生長的高度比成人還高,最高的有近2米。”據該公司的負責人介紹,辣木第一年為生長期,生長期內葉片和枝干可采摘食用,目前一公斤新鮮辣木葉的市場價在400元左右。通常情況下,嫩葉一年四季可采,第二年便可掛果。據阜沙鎮鎮長王超剛介紹,阜沙目前是中山市唯一種植辣木的鎮區,該鎮有意將辣木產業園打造成一個集辣木種植、研發、深加工和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將辣木產業打造成帶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和村民發家致富的新產業。
辣木辣嗎?羊城晚報記者摘下一小段辣木嫩芽放在嘴里咀嚼,發現僅有一點微辣,但口感很好。“辣木的嫩葉15-20天就可以采摘一次,把辣木作為盆栽養在家里,時時可以吃到辣木大餐。”該負責人說,下一步他們公司將對辣木進行深加工,產品包括辣木茶、辣木酒、辣木食品,并將向保健、醫藥方面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