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因色偏白而得名。其名始見于陸羽《茶經》,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即是現在的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宋《大觀茶論》記: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須制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無與倫也。可見白茶是中國茶葉中的特殊珍品,多為芽頭,滿披白毫,銀如雪。
白茶制作工藝最簡單而天然,只須把采摘的鮮葉擺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陽光下讓其自然萎調,晾干了即可。白茶與綠茶工藝的最大區別就是不殺青,萎調是白茶制作的關鍵工序。蒸焙也應精慎,《大觀茶論》中記:湯火一失則變為常品。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不同及采摘的標準不同,主要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等代表品種。主產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陽;云南省的景谷、昌寧等地。
白毫銀針,因其白毫密披、色白如銀、外形似針而得名,其香氣清新,湯色淡黃,滋味鮮爽,是白茶中的極品,素有“白茶之王”美稱。
白牡丹,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后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樹或水仙種的短小芽葉新梢的一芽一二葉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貢眉,又被稱為壽眉,是白茶中產量最高的品種,占到了白茶總產量一半以上。是以菜茶樹的芽葉制成,其毛茶稱為“小白”,以區別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樹芽葉制成的“大白”毛茶。以前,菜茶茶芽被用來制造白毫銀針等,后來則改用“大白”來制作白毫銀針和白牡丹,而小白就用來制造貢眉。其的產區主要位于福建省的建陽縣,在建鷗、浦城等也有。制作貢眉鮮葉的采摘標準為一芽二葉至一芽三葉,制作工藝分為初制和精制,方法與白牡丹相同。優質的貢眉毫心明顯,茸毫色白且多,沖泡后湯色呈橙黃色或深黃色,品飲時感覺滋味醇爽,香氣鮮純。
故喝白毫銀針,喝的是它的鮮;喝白牡丹,喝的是它的甜;喝壽眉,喝的是它的醇。
三年為藥的福鼎白茶真得可以當做藥嗎?
白茶,色偏白,屬輕微發酵茶,較綠茶寒性弱,性涼。有藥效,可消炎降火。白茶湯色清淡,味鮮醇,毫香濃。茶湯以淡白為上佳品,濃黃為差(個人經驗)。
五行中金色為白,故白茶屬金。人之肺為金,喜白色,故白茶入肺經,有潤肺之功效。肺主皮毛,故有皮膚過敏不適之人宜飲白茶,以潤肺,去毒火,無泄肌膚。清《閩小記》載:白毫銀針,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藥。為上述之理也。尤其是陳年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兒退燒藥。飲白茶可細致肌膚,增強皮膚抵抗力,預防外因對肌膚引發的不適,有延緩肌膚衰老之效,也是此理。
中醫言肺與大腸相表里,故肺氣強則大腸之化能強,肺氣弱則大腸蠕動力差。有便秘,腸毒之人,飲白茶增強肺氣,宜使便通,以祛腸毒,增加人體化之功能。醫學說此功效,其理此也!
五行中金克木,對應人體五藏為肺克肝。肺氣強而克肝火,但辯證而言,肝火盛須由強肺氣以和。故因肝火旺盛而致身體不適(如眼干澀,酒精肝等)之人,飲白茶以潤肺而平肝火,泄毒氣。長期飲白酒之人宜飲白茶而護肝,青少年喝白茶有益保護眼睛。醫學研究白茶此藥效之理于此也!
白茶性涼,故能退熱降肺火,有消肺之炎的功效,長期飲用可預防流感,對吸煙之人有解肺毒之功效。別茶功效不可同比,其緣于本性之不同矣!
秋季對應五行之金。秋主收斂,肅殺之氣重,主白色。故引用白茶最好在秋季,以應時令。以強白茶之收斂之氣,發揮其潤肺功效。每天之中最好選擇申、酉時辰,即下午3點到7點間飲用,口感頗佳,體感更強!
白茶性涼,故能退熱降肺火,有消肺之炎的功效,長期飲用可預防流感,對吸煙之人有解肺毒之功效。別茶功效不可同比,其緣于本性之不同矣!
白茶是微發酵,宜長期保存,存越久其藥用價值越高。白茶故有一年為茶,三年是藥,七年成寶之說!
寧可食無肉,不可飲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