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瑞麗2014年7月24日電(記者?吳華麗)7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古巴哈瓦那親切探望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時,以辣木作為贈禮,并強調中巴雙方將加強農業合作,提高農業水平,維護糧食安全。一夕之間,辣木在中國成為火熱名詞。但辣木到底是什么呢?24日,記者在中緬邊城瑞麗見到了79歲的云南熱帶農業專家謝培惠老人,也正是他發現并保護了中國引種最早的辣木古樹。
辣木,因樹皮及根有辣味而得名,屬辣木科多年生喬木,原產印度、非洲半干旱地區。中國引種辣木最早在云南德宏州芒市,距今已有109-114的歷史。辣木一身是寶,集優良木本蔬菜,優良木本藥用植物,優良木本冬季蜜源植物,優良木本飼料作物于一身,在植物界實屬罕見。
在謝培惠看來,辣木被定位為營養蔬菜、保健食品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辣木應該是人類不可缺少、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物質之一。2012年10月,謝培惠在云南芒市發現了中國最早引種的百年辣木古樹,經過監測和類比分析發現,辣木葉中幾乎含有人體所需一切營養物質—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18種氨基酸、特別是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10種維生素、9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這些營養物質與小麥、稻米、牛奶相比,分別高出它們數倍至數十倍,甚至百倍。“這意味著辣木甚至可以作為戰備物資。”有了這一發現,謝培惠開始細心選種,育種,從古辣木樹引種培育的新型辣木也非常成功。他又與其他地域的辣木做了對比分析,發現德宏非常適宜種植辣木。
2014年4月14日,國家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專程到云南芒市考察百年辣木古樹,并鼓勵德宏發展辣木產業。云南德宏森寶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在研發的辣木產品有辣木片劑、壓縮餅干、掛面、茶等。“我們有辣木古樹,最好的辣木種質資源在德宏,最好的辣木產業也應該在德宏,我的先行先試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解培惠對辣木發展充滿了信心。“辣木的發展應該按照‘人工動植物群落’的發展思路,同時套種咖啡、堅果、黃檀、迷迭香等,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利用光熱水土資源,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力求效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
除此之外,辣木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2006年2月,謝培惠到印度南部考察,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觸到辣木。回國后,他先后5次從印度引入6000粒辣木種子,在中國八大生態脆弱區之一,世界最難植樹造林的金沙江干熱河谷試種。經過反復實踐,謝培惠老人得出結論:辣木可以極大改善生態環境,將對荒漠化治理起到重要作用。這一發現讓謝培惠老人雀躍不已。利用熱帶、亞熱帶荒山荒地栽種辣木,既不占現有耕地,也不污染環境,還能較快地修復改善脆弱生態,畝產比糧食高、營養比糧食好,復制再生力強,比糧食高3倍以上,大大拓展了人類的生存空間。”謝培惠說。
“國家在說生態文明建設,這不是哪一級政府的事,也不是哪一個人的事,這是全民都應該積極努力的事。”盡管受傷的腰讓謝培惠的步伐變的緩慢,但79歲的他仍舊堅持著選種、育種,更是致力于通過群落種植來極大改善生態環境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