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27日訊 說起辣木樹,很多市民對這種植物的名字都感到很陌生。在謝繼武的家庭農場里,耐熱怕寒的辣木樹被他成功栽植,這讓謝繼武干了30多年村支書的老父親認輸了。因為在3年前,謝繼武引進辣木樹苗木到宿遷栽植,他的老父親當時就說這樣的樹不可能在宿遷成活。3年過去了,謝繼武歷經艱辛終于栽植成活200余棵辣木樹,并已經產生了經濟效益,他的老父親不僅無話可說,還跟著兒子下鄉去看管家庭農場。
承包60畝土地辦起家庭農場
今年44歲的謝繼武家住市區府苑小區,妻子也在市區上班,會開挖掘機和有廚師證的他原本有自己的掙錢之路。現在,在城里的家中很少能見到他的身影。“我平時都住在鄉下,這個農場時刻離不開我。”謝繼武說,他現在已經成功完成了由市民到農民的蛻變。
說起自己的成長經歷,謝繼武覺得很慚愧。“我15歲初中畢業后就沒有繼續讀書。”謝繼武說,走出校門,懵懂的他對人生的道路并沒有規劃,只是想今后能當個小老板,憑自己的本事掙幾個錢也就知足了。沒有技術,沒有資金積累,尚未成年的他就到一家小飯店打雜,收入很少。也許是店老板看他是個值得信任的人,后來就讓他在飯店里管賬。“我在小飯店打工期間,跟著店老板學習烹飪、經營等技術,可以說這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段經歷。”謝繼武說,在小飯店打工3年后,他獨立門戶開起了飯館,圓了自己的“老板夢”。
據謝繼武介紹,他開飯店長達十幾年,手里有了積蓄,并于2001年購買挖掘機,到工地承攬土方工程。2011年7月,他在山東省平邑縣搞土方工程,沒事的時候就去觀賞花木,發現平邑縣有人家種植金銀花很掙錢,想到宿遷并沒有大規模種植金銀花的,就萌發了下鄉承包土地開農場的想法。“我的老父親今年80歲了,他曾干過30多年的河濱街道石簍居委會支書(以前為行政村),對謝繼武下鄉承包土地開農場很不支持。但是他毅然決然地到湖濱新區井頭鄉承包60畝土地,辦起了家庭農場。
引進辣木樹父親說他瞎折騰
“2011年秋天,我到廣州調研時,一位朋友說,栽植辣木樹是很好的致富途徑,因為辣木樹從根到葉都可以做藥膳,經濟效益較高,只是辣木樹耐熱怕寒,北方地區很難栽植成活。”謝繼武介紹說,辣木樹原產于印度北部和非洲,為多年生常綠小喬木至大喬木,它是近年來在歐美新興的一種保健植物(食品),號稱高鈣、高蛋白質、高纖維、低脂質,并且具有增強體力、調理貧血、抑制病菌、驅除寄生蟲等作用,被譽為“神奇之樹”。辣木樹不僅樹皮是辣的,連樹根也是辣的,因此而得名。
“辣木樹全身均可做成美食,在人們追求綠色飲食的大背景下,如果能在宿遷大量栽植,豈不是掙錢的好門路?”在初步了解辣木樹生長習性以及栽培方法的基礎上,明知辣木樹不怕高溫,而冬季低于零度就會死亡的特點,盡管他知道宿遷冬季最冷的時候在零下10℃,他還是心頭一熱,當時就購買了300株比筷子還細的辣木樹幼苗回來栽植,遭到老父親的一頓痛罵,說他是“瞎折騰”。
說起栽植辣木樹的經歷,謝繼武說他栽了兩次跟頭。到了今年,看到自己整天守候的辣木樹可以投產了,這才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經過3年摸索200多棵樹苗成活
記者看到,在謝繼武的農場里,擺放著一大堆地暖電阻絲。謝繼武說,這是他第一年栽植辣木樹時冬季使用的。“買來的辣木樹苗栽植在塑料大棚里,因為我們這里冬季寒冷,我就買來電阻絲鋪在大棚下的地里,給辣木樹供暖,結果第一個冬季就凍死了數十棵。”謝繼武說,第一個冬季消耗了大量電源,眼看凍死不少辣木樹苗,第二個冬季他就采取另一種辦法,在辣木樹行之間挖出深60厘米、寬60厘米的溝壑,放入大量雜草。本指望靠雜草發酵腐爛產生熱能,但是由于冬季氣溫太低,沒能起到保溫效果,第二個冬季又凍死了數十棵辣木樹苗。
“去年剛一入冬,我就采取新的辦法,首先是在大棚上包上3層塑料薄膜,確保良好的封閉性,最重要的是將地面下挖80厘米,再將大棚地面高度提升80厘米,這就可以巧妙地利用地溫,讓辣木樹安全過冬。”謝繼武說,這個辦法實施后,剩下的200多棵辣木樹全部存活。春暖花開之時,辣木樹茁壯成長,鮮嫩的辣木樹枝葉以及截取的辣木樹干、樹根,均已變成了餐桌上的佳肴。
謝繼武高興地說,辣木樹目前在宿遷只有他一個人栽植,被譽為“神奇之樹”的辣木樹也給他帶來了經濟效益。去年,謝繼武還被市湖濱新區評為“創業致富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