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用內酯豆腐來補鈣、相信豆漿是高鈣食品。豆腐是植物食品中最好的補鈣食品。大豆本身含有不少鈣,凝固豆腐的時候還要加入含鈣的凝固劑,所以不喝牛奶的人大都會有意識地多吃豆腐。然而,內酯豆腐卻不是鈣的好來源,因為其中沒有添加含鈣凝固劑,而是使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的。同時,內酯豆腐水分太多,蛋白質和鈣含量都很低。除了內酯豆腐,“日本豆腐”也不可用于補鈣。

從鈣含量上來說,豆漿遠遠比不上牛奶。這是因為,大豆鈣含量雖然不算太低,但加10杯水磨成豆漿之后,含量就稀釋得很低了。喝一杯豆漿,不過是吃幾十粒豆子而已,其中的鈣很少。
在為嬰幼兒補鈣時,有很多注意事項是不能忽視的哦。
二、嬰幼兒補鈣注意事項
1、補鈣必須要加維生素D。維生素D可有效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是打開鈣代謝大門的金鑰匙,兒童每天需要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就可以了。其實維生素D人體自身可以合成,建議家長適當的帶孩子曬太陽;或者選用一些含有維生素D的鈣制劑。
2、不要服用含磷的鈣補充劑。制造骨骼的主要元素是鈣和磷,二者的關系十分密切。人體攝入的鈣和磷必須符合一定的比例,如果磷的攝入量過多,就會結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鈣排出體外。必然導致鈣的流失。而中國人因為食物和水源的問題,磷的攝入量已大大超標。尤其是嬰幼兒時期,磷超標會導致一系列嚴重后果。中國營養專家呼吁:千萬不要給嬰幼兒服用含磷的鈣補充劑!
3、鎂影響鈣的吸收。鈣和鎂都是二價離子,在人體內的吸收會產生競爭作用。對于嬰幼兒來說,體內的鎂含量通過食物可以達到新陳代謝的需要,不需要額外補充,而鎂過量不僅能夠影響鈣的吸收利用,還會引起運動機能障礙,建議不要盲目補充含鎂的鈣劑。
4、食物要少鹽,有利于鈣的吸收。近期有關研究發現:鈣與鈉在腎小管內的重吸收過程中發生競爭,鈉攝入量高時,人體就會減少對鈣的吸收。國際衛生組織建議中國人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在6g以下,嬰幼兒越少越好。因此建議喜吃咸食的家庭嚴格控制孩子飲食中食鹽的攝入,保證孩子體內鈣的吸收利用。
5、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對鈣的影響。中國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豆類、未發酵面粉中含有植酸;一些蔬菜(菠菜、竹筍、毛豆、茭白、洋蔥等)中含草酸,能與鈣結合成不溶解的物質而影響鈣的吸收。補鈣時要適當注意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