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歸
中醫認為,當歸味甘而厚,甘入脾,厚養血,具有補血的作用。《本草正》記載:“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補血中之圣藥也。”由此可見,當歸的補血效果可見一斑。
2、甘草
甘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莖,以質堅實而重,皮細而緊有柚溝,斷面黃白色,粉多、味甜,嚼之纖維少者為佳;內含甘草甜素、甘草素、異甘草素、甘草甙、異甘草甙等,動物實驗證明甘草素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和抗炎、抗變態反應作用;此外,尚具有鎮咳,鎮痛,抗驚厥作用。
3、黃芪
中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認為黃芪“益元氣而補三焦”,清代的黃宮繡稱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黃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它的主要藥理作用是“益氣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中醫認為是“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都可以用黃芪。
4、枸杞
中醫認為,枸杞有“補精氣諸不足,易顏色、變白,令人長壽”之作用。枸杞子適合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服用。但服用過程,一定要長期堅持,每天吃一點,才能見效,枸杞子含甜菜堿、氨基酸、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鈣、磷、鐵等成分。不過過量食用枸杞子會使人上火、流鼻血、甚至造成眼睛紅脹不舒服等。